顯示具有 專案工作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專案工作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2015-07-24

外台會寫作班─「紀實影像文學:兩代之間」 外省/女性生命史寫作工作坊,招生中!


課程名稱:
  「紀實影像文學:兩代之間」外省/女性生命史寫作工作坊

上課地點:
  台北市中山社區大學(私立稻江護理家事職業學校內)
  台北市中山區新生北路三段55號

上課時間:
  9月7日起,週一 7:00-10:00pm,共12週。

課程簡介:
  這次「紀實影像文學:兩代之間」寫作工作坊計畫,希望以「世代認同轉換的對談」作為課程規劃的主體,延續上一期由「愛」所衍生的相關議題,聚焦於世代間的互動,加以串聯世代差異、族群關係等不同主題,並試圖打破「新世代」這個單一框架,將主題更為擴大,規劃包括以歷史向度或空間的課程。例如,在什麼樣的空間或媒介(照片、傳媒、社群網路、飲食等等)之下,造就了什麼樣的世代故事。
  課程的尾聲,期望納入更多種面向親情的可能,體現與記錄這跨族群與世代的歷史足跡。在課程的安排中,以社會上熱門討論的議題作為題材,將世代關係、社會科學的論點與日常生活融合為一,讓學員們學習到主題明確的教學內容。

報名資格:
  對女性自我生命史書寫、族群關係、世代對話有興趣的為人母之女性朋友。(需自備一般數位相機或單眼相機)

報名方式:
  請直接向台北市中山社區大學報名。

報名須知:
http://www.zscc.tp.edu.tw/p/blog-page_1.html

Facebook:
https://www.facebook.com/events/1628959254021646/

講師簡介:
  •   黃奕瀠
現職:專事寫作。
學經歷:政治大學新聞系,慈濟大學人類學研究所畢業。曾任職於NGO,亦當過遠見雜誌,中國時報記者。曾獲得吳舜文新聞獎,兩岸紀實文學獎,星雲全球華文文學獎。著有《看不見的北京》,《憂鬱的邊界等》。
  •   楊佳嫻
現職:清華大學中文系助理教授。
學經歷:台灣大學中文所博士;出版詩集《屏息的文明》、《你的聲音充滿時間》、《少女維特》;出版散文集《海風野火花》、《雲和》、《瑪德蓮》;論述《懸崖上的花園:太平洋戰爭時期上海文學場域(1942-1945)》、《方舟上的日子:台灣眷村文學》;編纂《臺灣成長小說選》、與鯨向海合編《青春無敵早點詩:中學生新詩選》、《臺灣成長小說選(增訂版)》、同凌性傑合編《靈魂的領地:國民散文讀本》、與鄭政恆、宋子江合編《港澳台八十後詩人選集》。
  •   許伯鑫
現職:紀錄片導演。
學經歷:台南藝術大學音像紀錄研究所,專業攝影紀錄工作者。曾任自立晚報攝影記者、台北縣新莊社區大學講師、九二一地震教育園區(影像)專案執行、台北城市探索館(影像)顧問,攝影作品多次獲得《台灣新聞獎》及各影展肯定,並參與《看見淡水河》、《看見原鄉人》等多部攝影集出版及巡迴展。自1996年以來,完成多部紀錄片,影片大多呈現自己最熟悉的地方-農村,紀錄農村的信仰、文化和困境。

課程內容:
時間/週次
地點
活動主題
課程及活動內容
主講人/主持人
1
9/7
台北市中山社區大學
相見歡
活動內容:
1. 課程介紹,進行方式概述。
2. 「相見歡記者會」仿記者會形式,學員充當記者,採訪自我介紹的學員。
3. 報導文學與紀實攝影介紹。
黃奕瀠
許伯鑫
2
9/14
台北市中山社區大學
議題討論
網路有什麼好玩?-庶民書寫與跨代交流的可能
活動內容:
1. 為什麼年輕人上網?網路上面有什麼東西?
2. 開設本班的Facebook,作為日後寫作成果和世代交流的灌溉園地,張貼活動所拍攝的照片並書寫所觀察到事物。
楊佳嫻
3
9/21
台北市中山社區大學
攝影
淺談攝影史
活動內容:
1. 淺談攝影史與攝影分類。
作業:
下次上課帶家庭照片。
許伯鑫
4
10/5
台北市中山社區大學
寫作
淺談採訪
活動內容:
1. 如何進行報導、如何進行採訪、如何撰寫文字。
2. 情境練習。
黃奕瀠
5
10/12
台北市中山社區大學
攝影
看照片找故事:不同時代的流行
活動內容:
1. 觀看與讀圖:從自己和別人帶來的家庭照片和歷史照片、報紙圖片中觀察不同時代的流行,試著說故事。
2. 介紹報導攝影技巧。
許伯鑫
6
10/19
台北市中山社區大學
議題討論
紀錄片欣賞
活動內容:
1. 認識媒體識讀。
2. 觀看紀錄片與討論。
楊佳嫻
7
10/26
台北市中山社區大學
寫作
擷取與不同世代互動的生命經驗
活動內容:
觀察、訪問、書寫三部曲。
作業:
與孩子們對談,並尋找三個關於「認同」的問題。
黃奕瀠
8
11/2
台北市中山社區大學
攝影
報導攝影作品欣賞
活動內容:
1. 瞭解何謂好的照片。
2. 觀察練習(觀察老師、自己、左鄰右舍),並用手邊器材拍攝下來。
作業:
每周於Facebook上張貼一則影像,並附上文字。
許伯鑫
9
11/9
台北市中山社區大學
世代對談
家國想像、行動與創作
活動內容:
邀請曾以家國、世代為主題創作的劇場工作者與作家對談,聊聊在世代交流上的努力與感受。
楊佳嫻
10
11/23
台北市中山社區大學
攝影
修稿與定稿(一)
活動內容:
整理、組合學員作品
許伯鑫
11
12/7
台北市中山社區大學
寫作
修稿與定稿(二)
活動內容:
如何編輯修改文章,使作品更吸引人、讀起來更有力量。
作業:
2500-3000字短文,10張照片。
黃奕瀠
12
12/26()
上午10:30
大同大學
志生紀念館
成果發表
活動內容:
這系列課程的總回顧,邀請孩子們也一起參與成果發表,透過現場多元的交流,讓大家有不同視角的體驗與了解。
黃奕瀠
許伯鑫
楊佳嫻

主辦單位:社團法人外省台灣人協會
協辦單位:財團法人婦女權益促進發展基金會、台北市中山社區大學、大同大學志生紀念館
贊助單位:文化部

如有其他問題,請洽社團法人外省台灣人協會/(02)2321-6862

2011-02-17

外台會「性別、醫療與身體記憶」種籽師資培訓工作坊 開課招生囉!!!

外台會「性別、醫療與身體記憶」種籽師資培訓工作坊  
 開課招生囉!!!
我們(women)的身體藏了甚麼秘密?
你妳我她他,有什麼不同?
養生經驗及健康迷思,妳有嗎?
讓我們,告‧訴‧妳!也讓妳們,告‧訴‧她!
外台會2011年種子師資培訓工作坊免費開課囉!
歡迎對於「性別、醫療、寫作及成人教學課程」有興趣者參加

  台北場

03/05 ()  
主題:身體的秘密與解放   
講師:吳嘉苓
閱讀書目:
《她--身體的故事》,Cortney Davis/著,朱恩伶、石大青/譯,女書出版2005

03/12 ()  
主題:醫病關係、生病經驗   
講師:張淑卿
閱讀書目:
張珣,〈為何要人也要神〉
簡美玲,〈奇美阿美部落的野生植物與草藥〉
丁志音,〈代代相傳的另類療法〉
林文源,〈專屬個人知識的轉化:以洗腎病患為例〉
以上四篇均收於成令方等編,《醫療與社會共舞》(台北:群學,2008

03/19 (
主題:當生育歷程碰上國家   
講師:吳嘉苓
閱讀書目:
劉仲冬,〈國家政策下的女性身體〉,1998,女性醫療社會學,台北:女書。頁187-222
李貞德,〈於論:加入性別的中國醫療史〉,2008,女人的中國醫療史,台北:三民。
                  頁387-393

03/26 (
主題:疾病與健康的社會觀察   
講師:張淑卿
閱讀書目:
吳嘉苓,〈讓烙印不再:愛滋防治與疾病的污名〉,收於經典雜誌編著,《台灣醫療四百年》    
                (台北:經典雜誌,2006),頁208-215
張淑卿,〈肥胖:遺傳?還是生活習慣〉陳恆安等主編,《科技渴望參與》
                 (台北:群學,2009
許甘霖、王思欣,〈肥胖與減重問題:醫療化及商品化交織發展的過程〉經典雜誌編著,
                《台灣醫療四百年》(台北:經典雜誌,2006),頁222-227

04/02 (
主題:你和我和她女性寫作班的團體動力與帶領備忘錄
講師:鄭美里
閱讀書目:
《關於寫作:一隻鳥接著一隻鳥》,Ann Lamott /著,朱耘/譯,晴天出版(2009
《狂野寫作》,Natalie Goldberg/著,詹美涓/譯,心靈工坊出版(2007
《女性主義團體工作》,Sandra Butler, Claire Wintram/著,毛瓊英/譯,五南出版(2002
  上課講師簡介:
l   吳嘉苓
現職:台大社會學系副教授
專長:性別研究、醫療社會學、科技與社會

l   張淑卿
現職:長庚大學醫學院人文及社會醫學科助理教授
學經歷:中央研究院台灣史研究所籌備處訪問學員(2002/1—2002/12中央研究院台灣史研究所博士後研究(2005/1-2006/8);The Wellcome Trust Centre for the History of Medicine at University College London 短期訪問學者(2006/12006/2)。

l   鄭美里
現職:輔仁大學比較文學研究所博士候選人、萬華社大、林口社大講師,大安社大『書蠹俱樂部』帶領人
學經歷:曾任女書文化出版、中國時報人間副刊、《誠品閱讀》等媒體與文化出版工作,並在社區大學和民間社團帶領寫作班、成長團體超過十年。


  高雄場

03/05 ()
主題:身體健康寶鑑I
講師:王秀雲
閱讀書目:
《她--身體的故事》,Cortney Davis/著,朱恩伶、石大青/譯,女書出版2005

03/12 ()
主題:身體健康寶鑑 II
講師:王秀雲
閱讀書目:
《她--身體的故事》,Cortney Davis/著,朱恩伶、石大青/譯,女書出版2005

03/19 ()
主題文化、疾病與使用各類醫療
講師:成令方
閱讀書目:
何明蓉,2008,「從社會文化觀點看移民結核病」,於成令方主編《醫療與社會共舞》頁250-258
郭淑珍,2008,「檳榔與計程車司機」,於成令方主編《醫療與社會共舞》頁223-230
鄧惠文,2008,「精神醫療與性別:以憂鬱症為例」,於成令方主編《醫療與社會共舞》頁241-249
張珣,2008,「為何要人也要神」,於成令方主編《醫療與社會共舞》頁8-17
丁志音,2008,「代代相傳的另類療法」,於成令方主編《醫療與社會共舞》頁27-36
成令方,2004,「從醫病關係到醫「用」關係:民眾上醫院,並不表示就一定是病人」。《科學人》no.27

03/26 ()
主題:性別、健康與疾病的故事
講師:成令方
閱讀書目:
每位學員運用課程學習到的新視角,書寫1000-2000字關於自己、家人、朋友、親戚(男女皆可)與醫療接觸的故
事,上課前二天傳給老師同學事先閱讀看。討論方式:用投影機將故事投放出來大家一起提出討論,以此實作
方式磨練學員對此議題的敏感度,也可以藉由書寫的經驗累積日後教學的知識。(一開學就要開始慢慢寫了)。
提醒書寫時要注意的面向:家庭或個人對待病痛的看法、病痛的經驗,就醫與醫療人員互動的經驗,家人照顧、
聘請看護者的經驗、生活飲食習慣的改變。

04/02 ()
主題:成人教學策略
講師: 蕭靜雯
閱讀書目:
《成人教學實務》,Jenny Rogers /著,李素卿/,五南出版,1997
  上課講師介紹
l   成令方
現職:高雄醫學大學性別研究所副教授
學經歷:英國艾塞克斯大學社會學博士、曾任教育部性別平等委員會委員、教育部醫學教育委員會委員、衛生署國民健康局更年期委員會委員、高雄市政府婦女權益促進委員會委員、高雄縣政府婦女權益促進委員會委員、高雄縣政府衛生局醫師懲戒委員會委員、教育部《性別平等教育季刊》總編輯、《科技、醫療與社會》編輯、Eastasian STS Journal Advisory EditorSocial Science and Medicine (SSCI)Advisory Editor、《台灣社會學刊》(TSSCI)編輯、《女學學誌》期刊編輯、台灣STS學會理事台灣社會學會理事、女性學學會理事

l   王秀雲
現職:高雄醫學大學性別研究所副教授
學經歷:Ph.D., Department of the History of Science, University of Wisconsin-Madison, 2003. Minor: Women’s Studies、國立清華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東吳大學微生物系學士、高雄市婦女新知協會理事長、高雄市政府婦女權益促進委員會委員、高雄市婦女館女性史料圖書室主任、成功大學歷史系所兼任助理教授

l   蕭靜雯
現職:國立教育廣播電臺高雄分臺採訪員
學經歷:成大中文系、高師大成人教育研究所、南部婦女教育種子師資培訓營輔導教師、南部生命教育師資培訓營輔導教師、全國社區大學人文課程特優:古典文學與心靈成長、全國親職教育教案設計佳作


  上課地點:
台北班:台灣大學社會系館一樓 研一教室 (臺北市羅斯福路四段一號)
高雄班:高雄市第一社區大學 (前金區六合二路278號,前金國中後棟)
  上課日期:201135- 42日,每周六下午1400-1700,共五堂課
  報名費用:免費﹝第一堂上課需繳交保證金1000,全程上完五堂課,全額退費﹞
  招生人數:15-20
  報名請洽:電話(02)2321-6862,傳真(02)3322-1900 E-mailamt.women@gmail.com

  主辦單位:社團法人外省台灣人協會    協辦單位:高雄市第一社區大學    指導單位:內政部、教育部、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