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10-26

2009台北眷村文化節


 眷村是台灣特有的歷史產物,其獨特的空間環境所涵融的日常記憶與人際網絡,是眷村成員最珍貴的生命史、歷史記憶、文化認同的依託,更重要的是,眷村是眷村居民在台灣生活一甲子的縮影,真實見證了眷村居民落地生根的生命經驗,是台灣生命共同體的載體,也是台灣重要的文化資產。
    台北市則曾是全台眷村數量最密集、眷戶數眾多的地方,因此,眷村地景、眷村美食、眷村名人、眷村文學等也成為台北人再熟悉不過的生活元素,眷村在多元台北的文化中,也銘刻出豐富的都市生活樣貌。
  眷村在經歷過時間的變化後,產生了很多不一樣的氣象:眷村第二代、改建後的眷村風貌、眷村的文化、眷村特有人情味等等,這些都是眷村中從底蘊散發出的新價值。若說指定歷史建物,是為保存眷村硬體,並讓眷村土地成為公共此用的空間;那「光陰的故事」和剛結束演出的舞台劇「寶島一村」,重現了眷村曾有的生活況味,讓眷村文化走出博物館,在不曾見過眷村的年輕一代眼前再現。
  擁抱差異,打破對立,行銷台北多元文化,象徵進步城市的胸懷,這是台北市舉行文化節慶,最重要的目的。2009台北市眷村文化節,希望台北市民跟我們一起看見眷村,看見不一樣的文化傳承,也讓外省第二代等的眷村子弟,看見文化驕傲。

 

用人文精神打造眷村魅力

人文精神最重要的就是相互尊重,肯定彼此的文化價值,台北市眷村文化節希望透過【台生的故事--我是新台灣人】的徵文活動發掘大時代的遷徙過程中,眷村成為各地文化的鍋爐,在意外交會、衝突、融合所發生的精采故事。【我在台北眷村長大--眷村生活影像及照片】、【看老電影說老故事--眷村巡迴影展及座談】則是透過影像追尋眷村人在這片土地上的生活故事,讓更多人了解眷村生活的點點滴滴,引領民眾透過體驗眷村文化,感受台北市更多面向的精彩。

 

以多元活動呈現眷村豐沛文化樣貌

2009台北市眷村文化節不應是短短一天煙火式的拜拜活動,而應是利用各種市民便利可及的方式,讓台北市民可以在日常生活中接觸體驗眷村文化,【台北眷村散步地圖】、【眷村美食護照-介紹台北眷村美食名店】、【最眷村的味道--眷村美食網路票選活動】等活動,就是希望透過網路介紹台北市民生活圈中的眷村豐附的飲食文化,讓台北市民能在一年三百六十五天中都能享受眷村文化的特色。
【散步老眷村--名人帶路活動】、【聽老歌唱老歌--眷村懷舊演唱會】則是邀請市民共同參與,以節慶的心情實地領受眷村文化的特色,感受眷村特有濃郁人情味的文化氛圍。
【鹿特丹雙年展之前:眷村我的家】眷村的建築特色與空間氛圍是全世界少有的特殊經驗,社團法人外省人臺灣協會與淡江大學建築系(曹羅羿)、島嶼工程顧問公司、、中心新村自治會組成之團隊以台北市中心新村提書《Redesigining of Zhongxin》之方獲邀參加鹿特丹建築雙年展,在參與鹿特丹雙年展之前將結合本次台北市眷村文化節舉行台北預展,邀請台北市民一起用空間建築專業的角度領受眷村之美。

 

包裝常民生活元素讓感動變成行動

透過美食、旅遊、電影等常民生活的元素,包裝眷村文化,讓更多民眾了解眷村,用行動來參與文化節活動。
眷村文化不僅只是懷舊或追想,而是在我們記憶中甚至生活中仍然鮮活的感動,本次台北市眷村文化節著重用各種常民生活的元素,用一般市民最容易親近的方式,包裝眷村文化,讓更多民眾了解眷村,用行動來參與文化節活動。
更希望透過【最眷村的味道--眷村美食網路票選活動】、【眷村美食護照--介紹台北眷村美食名店】、【台北眷村散步地圖】行銷眷村特色美食,活絡台北市眷村文化產業。


看見眷村看見你照片展@四四南村公民會館
 
三大活動主軸

懷舊身影:找尋記憶軌跡
大時代的遷徙裡,眷村成為各地文化的鍋爐,在意外交會、衝突、融合調適後,呈現了豐富台灣人記憶與文化的獨特型貌。眷村,是台灣在四零年代後的背景之一,是不分族群的集體記憶。無論是你或是我,將一同透過泛黃的光與影,沿著時光軌跡,重回當年情景。
文化延續:體驗眷村風情
四零年代眷村的樣貌與情懷,還有哪裡可以再次感受?以人文思維出發,我們要一步一腳印,透過實地走訪與按圖索驥,再和眷村建築有一次近距離的對話。而傳統藝文音樂晚會,將讓我們共聚一堂,從歌聲、從相聲、從傳統藝術中,拉近我們與那個年代的距離,那個充滿歡笑的往日時光,似乎又變得清晰可見了。
美味傳承:品嚐眷村特色
味道,是一種虛幻又實在,介於情感與理智之間,十分個人的感受。一樣的竹籬笆,卻在每個人心中飄出不同的香味,就如同往事以各種形式被記憶著。當過去的片段散落得七零八落時,那熟悉的香氣,就是開啟往日時光的敲門磚。僅剩的二三分片段,說不定就藏在這一個似曾相似的味道中。讓我們吃點東西,喝杯茶,透過味蕾,一起細細回味,這大江南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