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12-01

外省女性生活史寫作工作坊 ─「女觀、女思、我族,女性與族群寫作工作坊」



我們不需要曠世鉅作,我們需要的是一個類似「廁所文學」般平易真實人人看得懂的感動文學。~~鍾仁嫻(桃園蒲公英寫作坊講師、九座寮文化協會執行長)

  第三期外省女性生活史寫作工作坊──「女觀、女思、我族,女性與族群寫作工作坊」,承接前兩期以「蒲公英」比喻女性生命強韌與遷移的精神持續開展,由高雄醫學大學性別研究所成令方副教授擔任主持人,本計劃由於教授的加入而將「性別社會學」的視野帶入寫作教學的設計中。嚴謹的課程設計,讓本期計劃的書寫主軸定調為「寫下媽媽的故事」
,並在台北市中正社區大學、文山社區大學、台北縣永和社區大學、桃園縣中壢社區大學、新竹市新竹眷村博物館、台南市社區大學、高雄新興社區大學等七個地區開課,由於課程內容引人,雖然限定性別與族群互動課題,招生期間獲得熱烈迴響,共有一百四十六名學員參加;其中桃園縣中壢社區大學、台南市社區大學還不斷增額,學員年齡分佈從三年級生到五、六年級生,族群背景則囊括外省、客家以及福佬族群。跨世代、跨族群的學員們在老師的引導下相互激盪,在課堂上大量閱讀、欣賞以「母親」為主題的文學作品、歌曲、電影、詩作、甚至畫作,學員欣賞的過程也成為一種創作,並學習重新以各種角度探索母親的生命史。歷經十二週的課堂對話與寫作訓練後,學員們的相處跨越了世代、族群的鴻溝,彼此的生命因為獲得深刻交集而更顯豐厚;這樣的跨越也持續地影響著她們的日常生活與人際互動,或許我們可以說,透過「蒲公英寫作坊」,這些女性們飛躍了許多人為劃分的界線,一點一滴地影響著父系的、政治的、族群操作的台灣社會。

成果

一個家族的歷史,往往只以男性的姓名為脈絡,本計劃鑑於女性歷史的闕如,特以「建立以女性為主體的祖譜」、「採集女性生活史」為重要主旨。

 

建立以女性為主體的祖譜

本計劃課程一開始就直接切入自述與族譜的分享,但學員紛紛發現自身家族既有的族譜幾乎呈現「男性的、直線性的」記載,出身在本省背景的學員也發現台灣短淺的移民史,相較出身外省背景的學員而言,本省族譜普遍難以溯源也不受重視,不過無論本省外省學員在參照自己族譜都有意識到一個共同點──「女性的邊緣位置」,尤其是許多客家媽媽更是只有姓而無名字,遑論她們的生命史,這樣的景況使得老師帶領學員回溯、訪問、調查母系脈絡的長輩及相關故事,不但以女性為主體繪製具有自主觀點的家族樹,更穿越了時間的隔閡,看到了歷代女性長輩在時代中的處境、心境與位置。

 

 採集女性生活史

參與本計劃學員,有人於日治與國軍交接的年代出生,歷經日治殖民、黨國專制、民主自治三個年代;有人在中日韓國際情勢緊張的年代出生;有人在美援、土地改革、幣制改革的年代出生,有人在加工出口起飛的年代出生;有人在中日斷交、退出聯合國、石油危機、十大建設的年代出生;有人在美國督促台灣開放黨禁、解除戒嚴的年代出生,於是各世代的女性,在課堂上分享、寫作、記錄了許多從女性視野出發的庶民生活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