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06-03

「流離記意」新書發表記者會




起源

五十多年前,在中國的內戰中,我們的長輩隨著國民政府渡海來到這裡。在擁擠、飄搖的船上,穿透漆黑的海面,回望來處,以為,這只不過是又一場中國的內戰。等到戰爭結束,等到那一天,就要回家……。可是,命運卻作了別的安排。他們度過黑水,航向一個新世界。一個從未想像過的,個人及家族史的另一篇章

他們從未想到要來到此島接續後半生。被迫地,他們切斷了自己與過去的聯繫;幸運地,他們躲過共產主義人間實驗室的一場浩劫。許多人在這裡婚嫁、生子,開創局面有大有小,但都是滴滴血汗積攢成的事業。五十年後,當他們以及他們的下一代,已經實際上與這片土地產生真實而不可割裂的關係時,卻因為國族政治論述的翻轉,而必須重新檢視與這塊曾經提供安全、庇護,與生命史之延續的土地間的關係。

讓外省族群不同的不是他們的政治立場,而是他們的生命經驗,幾乎每個外省家庭,都有一段糾纏著國族情感的離合故事,與至愛生死離別的頓失所依及瞬間一無所有的逃難經驗。我們的長輩跟著國民黨政府來到台灣 。為黨國維繫復興神話的國族政治龐然身影,庇護了他們,卻也阻斷了他們歸鄉的期盼,午夜夢迴間,白髮父母倚門而望的身影,讓多少返鄉的遊子黯然淚流。

一九八七年,政府開放探親,遊子終得返鄉,也許家園破落親人離散,連墳塋也無從祭弔,也許上蒼庇祐,終能在父母闔眼之前,全家團圓,一張張照片濃縮了一個家族的喜怒哀樂,這些無數小人物的真實故事,訴說著大歷史所遺漏的血淚傷痕。

外省臺灣人協會會在2005年執行『榮民與外省族群家書徵文』計劃,深刻的感覺徵文的方式有相當的限制,參予者必須有相當的寫作經驗,對於一般第一代的榮民伯伯其實相當困難,所以在2006年的計劃將文物徵集的方向調整成『返鄉照片故事徵集』,一方面承繼家書計畫的以人民真實生命故事重述歷史的敘事主軸,但以團圓為本年度文物徵集的核心概念,給整個活動一個暖色的基調,並預計在華人最重視的一家團聚春節,舉行家書徵文的頒獎典禮與返鄉故事照片徵集的起跑記者會,正式向社會大眾公佈家書徵文的成果與傳遞『返鄉照片故事徵集』計畫的訊息。本計畫預期之達到


1.       讓一般民眾能由人性的解度重新認識並理解榮民與外省族群的生命歷程與苦難,進而促進族群間的互相理解與尊重。
2.       透過外省族群民眾影像紀錄的搜集與整理,彌補台灣歷史紀錄的空缺。
3.       透過人民苦難記憶歷史的呈現,促進兩岸對和平價值的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