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08-17

讓眷村成為台灣多元文化、公民社會的資產/張茂桂

近來,由國民黨立委所擬具的「國軍老舊眷村改建條例」第三條修正草案,被綠軍立委指為錢坑法案後,在媒體call-in節目裡,又被戴上為圖利外省族群、獨厚外省人的族群高帽,一項原本可以理性討論的法案議題,荒謬的又被政客、媒體扭曲為藍對綠、外省對本省的「台灣龍捲風」式劇本。



由民進黨秘書長林佳龍帶頭,與綠營立委諸公在談話性節目所批評的草案,在立法院僅進行到一讀,未來還要經過朝野協商與二三讀的程序.如果有不合理的地方,執政黨在任何一個環節都可以阻擋。這個法案和其他的政府的公共政策一樣,都涉及到政府財政使用的社會公平性、資源使用優先與排擠性,同時也牽涉到政策效益,比如社會整體發展需要、都市重建帶動效益,當然也有(老舊眷村)居民負擔、散居榮民家庭權益等可能問題。同時如有涉及到少數提案立委政治經濟利益與選票考量,這也不讓人意外。

立法院是讓不同主張、利益與立場進行透明辯論與折衝之地,我們樂見立法院與輿論有各種觀點的攻防辯論。但是目前民進黨的辯論操作方式,卻讓我們看見最糟糕的政治公共論述,將成本、效益、整體公平性等複雜問題,轉化、窄化為對「台灣各弱勢者」對「外省少數優勢者」的資源不公與爭奪問題,這樣的操作方式,忽略政治人對社會「整體利益」的責任,近似社會挑撥,政治愚民的手段。如果有人要舉例政治如何分化台灣社會,這就是最好的例證。民進黨一直宣稱自己代表台灣多元文化進步性,但是另一方面又鼓動少數人不斷藉「外省人利益」題目發揮扭曲進步政治的本質。台灣現狀的問題在哪裡,這樣說還不夠清楚嗎?

眷村與榮民家庭從來就不是單純的「外省人」家庭。絕大多數都是多元族群的家庭,不只第一代通婚,第二代、第三代也通婚。只有瞎眼與不想瞭解問題真相的人,才會把社會真實扭曲為「眷村與榮民家庭=外省人」的假象。而那些慣於將「外省人」當作潛在有原罪的人,因為不懂眷村與榮民家庭的生活世界,不瞭解他們的深層感受與願望的人,甚至羞辱他/她們,才會永遠憤怒為何得不到他/她們的認同與支持。

我們是熱心進行眷村文化保存事務的民間團體,憂心九十八年度眷村全面拆建之後,關於台灣的重要文化特色也將毀於一夕,所以在去年推動跨黨派立委的修法,將文化保存納入國軍眷村改建條例,讓改建同時可以兼顧到文物、建物的保存,讓縣市地方多一個參與的機會。而今年也不過希望能爭取到千萬元的預算,希望保存台灣多元文化、公民美學的景觀,建立尊重共存的社區的氛圍。

「城門失火殃及池魚」,這是目前眷村文化工作者心情寫照,我們誠懇的呼籲朝野代表、國防部與社會大眾,要看見更大的事實真相,停止「族群醜化」論述,用「就事論事」的溝通方式,認識到多元組成的眷村,尋求「平民化」、「社區化」空間轉型、文化轉型,創造台灣新多元文化面貌的可能。